热烈祝贺我所柴冠群科技服务入选省级科技特派员典型事迹
近日,省科技厅发布首期“科技特派员典型事迹”,我所柴冠群副研究员(省级科技特派员)服务黔南州罗甸县富硒水稻产业的先进事迹光荣入选,题为《科技赋能富硒产业,黔中“硒”望点亮乡村振兴新路径》。这不仅是对柴冠群同志个人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我所全体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、服务产业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鼓舞与鞭策。
柴冠群同志作为我所服务地方产业的优秀代表,长期深耕土壤肥料研究与技术推广一线。在罗甸县边阳镇油海村,他与团队成员敏锐把握当地土壤硒含量均值达0.4mg/kg(远超全国平均水平)的独特资源优势,精准锚定富硒水稻产业升级这一关键点。今年5月,团队克服困难,在油海村成功启动占地30余亩的富硒水稻品种筛选试验。
柴冠群同志在田间地头为村民算起“经济账”:富硒水稻市场价格可达普通大米的2-3倍,规模化种植后,油海村水稻亩均产值有望突破3000元。项目预计于2026年筛选出1-3个核心品种,并配套形成“土壤—品种—栽培”三位一体技术体系,为罗甸乃至全省富硒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科技方案。
柴冠群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所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地方产业、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。目前,我所活跃在服务一线的省级科技特派员11名、市级科技特派员14名,他们如同撒播在黔中大地上的科技火种,在粮食安全、土壤健康、果园绿肥、农业废弃物利用、食用菌产业等多个领域默默耕耘、无私奉献。他们深入田间地头、企业车间,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,把成果留在农民家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。
全所科技特派员将以柴冠群同志为榜样,继续秉承“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,把服务做到农民心头”的理念,紧密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,攻坚克难,开拓创新,不断强化科技赋能,为谱写贵州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贡献更多土肥智慧和力量!
一审一校:张琬婷
二审二校:龚 圳
三审三校:范成五